您当前所在的位置:1 > 公司动态 > 般若波罗蜜多咒

公司动态

般若波罗蜜多咒

2013-02-17

般若波罗蜜多咒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描述,观自在菩萨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其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bo re bo luo mi duo zhou

  般若波罗蜜多咒

  jie di jie di bo luo jie di bo luo seng jie di pu ti sa po he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礙.无罣礙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南师怀瑾关于心经咒语的开示:

  三世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真正要能大彻大悟,成就正等正觉的圆满果位,非依自性般若智慧的解脱不可。你们惘惑,以为念个咒子可以成佛,那么"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般若波罗密多正是真正不可思议的咒语,能让一切众生证到自性光明宝藏,再也没有另一个咒子超越过它了,无有能与匹敌者。所有的咒语,一碰到般若波罗密多,还有什么戏唱呢?你们为什么不念呢?不过光嘴念还不行,你要用心眼观照,确实证到,不然你无法将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灵感的地步。般若波罗密多真能破除你们那些莫名其妙的迷信思想,真能顿消三界一切烦恼痛苦,不是随便说说,闹着玩的。心经讲到这里,观自在菩萨知道大家喜欢神秘,喜欢弄个咒语,念念有词,于是为了满众生愿,干脆也把这个般若波罗密多的无上大咒传了:"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你们现在一起念,用闽南语或广东话比较接近原音。

  至于这个咒子意思如何呢?"揭谛揭谛,波罗揭谛",自度自度,快快自度;"波罗僧揭谛",大家快快自度,并度大家。菩萨传你这个法,就是要你自我承担,别再自欺欺人。人贵自立,自助天助。唯有自度,才是正法。光死皮活赖,向佛菩萨求这求那,终究不是办法。各人生死各人了,自己业障自己消。任何法门修到最后,都要依般若波罗密多,才能悟入自性如来大光明藏。别再颠三倒四,窝窝囊囊,好好做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吧!"菩提",觉悟啊!脑子清醒啊!"萨婆诃",快快觉悟,不要做梦,不要迷迷糊糊了。你们看看,般若正观修行之路,多么洒脱,多么直截了当。

般若波罗蜜多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摘自《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般若波罗蜜多咒亦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般若波罗蜜多咒功德甚深广大。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咒能开启智慧之门,从而生起大智慧,有助于修成佛道。

  

        般若波罗蜜多咒是什么意思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描述,观自在菩萨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其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咒是什么?

  1、摘自《心经》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2、摘自《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第六智慧波罗蜜多菩萨说真言曰 南谟薄伽伐谛曳(一合二)揭谛揭谛(二)波罗揭谛(三)波罗僧揭谛(四)冒地莎诃。

  3、摘自《佛说陀罗尼集经》

  般若大心陀罗尼:

  跢侄他(一)揭帝揭帝(二)波罗揭帝(三)波啰僧揭帝(四)菩提(五)莎诃(六)

  “般若波罗蜜多”统摄一切法门

  摘自《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于四众中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心无怯怖不为一切论难所伏。所以者何?彼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神咒王所护持故,又此般若波罗蜜多秘密藏中具广分别一切法故,谓善法、非善法,有记法、无记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世间法、出世间法,共法、不共法,声闻法、独觉法、菩萨法、如来法,诸如是等无量无边差别法门皆入此摄。又由如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都不见有能论难者,亦不见有所论难者,亦不见有所说般若波罗蜜多。以是故,憍尸迦,此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深般若波罗蜜多大神咒王所护持故,不为一切异学论难之所屈伏。

  统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5大波罗蜜多!

  摘自《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告庆喜:“要由回向一切智智,而修布施广说乃至一切相智,乃可名为真修布施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是故我说第六般若波罗蜜多能与前五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为尊为导,故我但广称赞般若波罗蜜多名字功德。”

  摘自《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帝释天主复白佛言。希有世尊。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者。于现世中获如是功德。云何世尊。若人受持此般若波罗蜜多。而能摄诸波罗蜜多不。佛言。憍尸迦如是。若人受持此般若波罗蜜多。即能摄诸波罗蜜多。憍尸迦。此般若波罗蜜多。若人受持读诵者。所有功德广大甚深。汝当谛听。如善作意。当为汝说。帝释天主言。善哉世尊。愿为宣说。佛言。憍尸迦。我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不为一切恶法损恼破坏。若诸恶法起时欲生损恼。彼法即当渐自销灭。虽复暂起而不为害。何以故。憍尸迦当知。此善男子善女人。以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多功德力故。恶法虽生而自销灭。憍尸迦。譬如世间有诸毒蛇周行求食。见诸小虫即欲食啖。是时有药名为末只能销诸毒。而彼小虫即诣药所。是时毒蛇闻是药气即自退还。彼诸小虫不为所食。何以故。此末只药能销诸毒。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受持读诵。自所宣说或为他说如说修行。是人不为一切恶法所能伤害恶法虽生即自销灭。何以故。当知皆是般若波罗蜜多功德力故。在在处处无所动转。般若波罗蜜多。能除贪等一切烦恼。而能趣证无上涅盘。憍尸迦。若有受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者。彼四大天王。帝释天主。大梵天王。乃至诸佛菩萨。常护是人令无衰恼。 

 

般若波罗蜜多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注音

  般若波罗蜜多咒语:

  一哈沙哩布特拉洒诺哇大诺玛,循泥亚打喇迦哪,阿奴巴哪阿泥鲁达,阿玛啦阿唯玛啦阿奴哪阿巴哩不哪。他斯抹莎哩布特啦循泥亚打亚庵哪鲁伴,哪唯达,哪三泥亚哪三斯咯啦哪唯泥亚南,哪扎素斯罗特啦怒啦哪济哇,卡呀玛哪洒哪鲁伴萨布达干,达乐洒斯巴打唯亚大诺玛,哪扎朔达笃呀瓦哪,玛诺唯泥亚南达笃,哪哪唯第亚,哪哪唯第亚家哟,呀瓦哪洽啦玛啦南哪洽啦玛啦南家哟,那嘟卡洒目达亚泥罗达玛嘎,哪泥亚南,哪怕啦啼,哪比洒玛亚,他斯抹哪伯啦啼笃佳菩提萨笃哇南,伯啦之泥啊巴啦密淡阿斯哩第亚唯哈啦第亚,积打阿哇啦哪积打阿哇啦哪,哪期第笃玛,哪特啦斯都,唯吧哩亚洒阿第咯然打,泥斯打泥哇南,啼哩亚笃哇唯亚哇斯第打,洒诺哇菩达伯拉芝泥亚吧啦密淡,斯哩地亚阿奴打啦三雅三菩顶阿比三菩达,他斯抹泥亚打唯庵伯啦芝泥亚吧啦密打,玛哈曼特啦,玛哈唯第亚曼特啦,阿奴打啦曼特啦,阿洒玛洒玛啼曼特啦,洒哇嘟卡伯啦莎玛都萨依庵阿弥啼亚笃哇,伯啦芝泥亚吧啦密打姆卡曼热啦打第亚他嘎帖嘎帖,吧啦嘎帖,吧啦三嘎帖菩提梭哈。

  般若波罗蜜多咒注音:

  Aa? ya? wa? lou` gin di shua la ` bo di san tua ` gan bie la? boshi~ nia `  ba la mi na zha niang ~cha la ma no` yi yawa rou `didi sua ` gan cha~s ga da`  Aa sabas cha` shua ba? wa shu ni yang ba~s ba`? yiha sha rui buchang ru bang shuyang`  shu ni ya da` yi wa rubang`  

  02:  mu ba na ya ba shu ni ya da shu?? `?? ya da ~ ya na~ ya da? sa ru bang `  ya lu bang sa shu~n ni ya da ya shu~n niya da sa lu bang`  ni wang yi wang ni nana sang~ ya sang siga la~ li lia lang`  ni ha sha rui bu changr~ Sa wa la ma `shu ni ya da ~lakejiaa~ na `  ~a lo ba na ~a li lu dia~ a ma la ~ a mi ma la ~ a lu la ~ a ba rui bu na `

  03:  ta s~? ma chi~sha ya bu zhia~ shu~ ni ya da yang~` na ru bang~ na mi lang~~ `  na~sang ~nia lang sang ~siga la~na? li~nia ~lang `  na zha so ~shou zhua ba na ji wa~ da ya ma ~~ na sa na~~ lu bang ~~shapudang~~  ga~na~res sbas~ da rii~ya da ma `na zha so~? da do? ~ya wa ma~  ma do ri nia ~ lang ~ da do ` na rei li ya ~ na rei li ya ja yo~ Ya wa na~ jia la ma~lala  na jia~la ma la~la jia~ yo ` na do~ka sa o~laya~ ni wu dang~ ma gang~  

  04:  na ya nang ~na kuabuti~ na mi ~ sa wa ya ~tas mala~ kuabuti~ dua do li~ sangm do~lang ~  bashi~nia ba la mi~da `Aas~sui~ dia mi lala dia~? chin ta Aa wa la na ~ chin ta Aa wa lana  nas di gua~ na zhuar sdou ~ yi da yi yasa ~Aa di kun da~ ni shi da nie wa neng~`

  05:  zhui~ ya da nia~wa? siding~ da sa wa ~ wu na~ bashinia~ ba la mi da ~ Asiui dia~  Aa mu da wa ~sang pia sang bodi ~ a bi sanm boda ~  tas ma ~ ya da vi ying ~ bashinia~ ba la mi da~ man ha man dar~ ma ha bi nei~man zhar~  Aa nu da la~ man zhar~ a seng ba seng~ ma li man~zhar `~  06:  Sa wa di ka~ ba sheng~ ba na ~ sa biangyang~ a mi dia~ dua ~  ~beshinia~ balami~da `wu ga man zhar ~  ga di~yi yada ~ gadi~gadi~ mala~gadi~ mala~seng ~ gadi ~ o li ~sua~a

  什么般若波罗蜜多咒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描述,观自在菩萨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其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虽然大家暂时不一定有足够的基础去修学‘般若’智慧,大家若能每天早上或其他时间念诵这部经文也是很好的。《般若波罗蜜多咒》特别能驱除我们各种的障碍,在西藏各派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诵仪轨,以念诵经文及参思其内义配合一些观想的方法,可以很有效地除障息灾。在寺院中,一般在每座佛法开示前,大众必须先诵一遍《般若心经》,然后念诵除障偈,去息除说法与闻法与闻法的障碍,令大众听法学法的过程可以顺利地生起有利的作用。在色拉寺、哲蚌寺及甘丹寺这三大佛教学府中,在唱诵《般若心经》的时候,所有僧人会以十分沉慢的辣度念诵,同时参思娙 文的内义,这时大家都会特别肃静,以防打扰了座中能入于‘空性’定境的僧众。三大寺及所有西藏寺院中都会有一些司任‘铁棒师’职位的僧人,他们身穿厚袍,身执铁杖,样子十分威武,负责慢步巡视,若见有僧人不专心节或者是打瞌睡的,他们会加以处罚,但在衲求学的色拉寺昧院有一个传统,在大众唱诵《般若心经》时,即使‘铁棒师’见到有僧人呼呼入睡了,也不会即时叫醒或责罚,这其中有一个典故:在几百年前,曾经有一个僧人名叫德巴坚赞,他有一次在大众念诵《般若心经》时,样子好像是睡着了,便责罚了他,这一下责罚 却把他的近乎得悟的参思打断了,要知道打扰一个圣者的修持是一个很大的恶业!所以自此以后,色拉寺昧院便制定了一个传统,在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咒》时,‘铁棒师’都不会对或已睡着了之僧众作处罚。在衲的寺院(注:川北大藏寺)中,我们有自己寺院的唱诵《般若心经》的梵呗诵法,与三大寺的有所不同。

 

般若波罗蜜多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感应

  弘扬佛法是我最大愿望,但高僧大德讲的理的太多了,也说得很好,哪里还有我等凡夫俗子说的份,所以,我想通过我自己的经历,用事实来说话,用事实弘扬佛法,这切合现代人生“信”的途径。我现在想就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殊胜功德,也算是弘扬佛法,感恩佛菩萨慈悲心一片。

  我小学三年级开始得胃炎,到高中时痛到满床打滚,高二时我离开家,于1995年在四川广汉龙居寺年前吐第一次血,从此断断续续吐血10多次,最厉害的一次是98年在雅安吐血到血管扁了,导致输液困难,父母和舅舅都以为我死定了,结果还是活了过来。此后,还发生过多次胃出血,几次吐血。见过胃出血的都知道,上吐血、下拉血,人在瞬间就浑身无力,气息微弱,身子就顺着物体倒下去,然每次都是贵人相助大难不死。总之,胃病是我一大痛处,不间断的纠缠我接近20年!!!!

  我其实95年接触佛法,中间若干次的失去信心,尽管中间我经历过很多次的“事件”,这些事件足以让人深信佛法真实不虚,但我业障太重,最后还是倒退了。

  直到2008年3月开始,我又重新走上学佛道路,我发心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头几天,仍然每晚睡觉后大约5分钟,胃痛就开始持续约3小时左右。

  第二天,我无意间又看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一些文章,便发心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晚,我念诵了9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咒108遍。我甚至没有想要消除我的胃痛,只是普通的回向了事。

  结果,当晚胃痛就没有发生,我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感受,这是不是真的?!

  第二天,第三天一直到现在,以前的那种胃痛,再也没有发生。

  中间有一次喝了很多可乐,胃子有点不舒服,我就坐好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结果大约10分钟后就像没事一样。

  昨天晚上,我去大吃了一顿火锅,有胃病的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到现在为止,的的确确没有任何不舒服!!

  其实,我一开始就想把这个事情发出来,但是我真有点不敢相信,所以等了这么多天,这期间,我吃饭还是没有规律,有一顿没一顿,早饭我一般不吃,中午和晚饭多吃。胃痛真再也没有出现过。

  今天早上我就说,今天我一定要弘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功德,让更多的人相信佛法,相信《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殊胜之处。

  以上写得太乱了,感到好多的话想说,但愿各位大德能够明白我的意思就好。也许我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特别有缘,所以感应强烈。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功德殊胜确有其道理!

  以上句句真实,无半点虚言!佛法功德海,有信方入。以前所记感应事件虽多,但可惜的是多数无法考证,要使现代人全信,自然较难。

  唯愿众生真实深信佛法不虚,切实实践,早证菩提,普度众生,也算报佛恩于万一。

 

 

般若波罗蜜多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的功德利益

  《心经》的般若波罗蜜多咒即是一切咒王!最上最妙,能伏一切!

  ——摘自《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般若波罗蜜是无上咒,般若波罗蜜是无等等咒。”

  佛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般若波罗蜜是无上咒,般若波罗蜜是无等等咒。何以故?憍尸迦,过去诸佛因是明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诸佛亦因是咒,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十方现在诸佛亦因是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憍尸迦,因是明咒,十善道出现于世,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出现于世。因菩萨故,十善道出现于世,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出现于世。若诸佛不出于世,但因菩萨故,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出现于世。譬如月不出时,星宿光明照于世间。如是,憍尸迦,世无佛时,所有善行、正行皆从菩萨出生,菩萨方便力皆从般若波罗蜜生。

  ——摘自《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明咒,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无上咒,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无等等咒,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咒王,最上最妙,能伏一切,不为一切之所降伏。何以故?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除一切恶不善法,能摄生长诸善法故。”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是一切咒王,最上最妙,能伏一切,不为一切之所降伏。何以故?过去诸佛皆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已证无上正等菩提;未来诸佛皆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当证无上正等菩提;现在十方无量诸佛,皆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今证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十善业道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惠施、受斋、持戒等法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等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布施波罗蜜多、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五眼、六神通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无忘失法、恒住舍性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独觉及独觉菩提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菩萨摩诃萨及菩萨摩诃萨十地等行出现世间。

  “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如来、应、正等觉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出现世间。

般若波罗蜜多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的修学方法

  有关〈般若心经〉的经文内容,衲已作作了简略的释义了,这次讲解并不十分详尽,第一是因为时间上的限制;弟二是因为这个章题十分深妙,要完完整整地去开示,肯定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第三是因为‘般若空性’并非浅白易明的章题,对初修学佛法的人来说,应该先修学〈菩提道次第〉中的前行、共下士道、共中士道及发菩提心等法门,待都有了基础才有资格修学‘般若空性’智慧,要一开始就修学‘空性’,是不依正确次第的,所以不能冀望有甚么成绩!既然大家希望听闻〈般若心经〉释义,衲也就顺大家所求而概略地说了一下,希望大家起码对这部经有个概念,同时也积集一个好因缘,令未来能得‘空性’之体悟。这次开示就似播下了‘般若’的种子,未来当会结果,但眼前大家还应依自己的程度,先顺序修学〈菩提道次第〉中的前面章题及法门,不可只懂要修学甚深的‘空性’法门,若没有前面的基础,是不可能生起真正的‘空性见’的,在寺院修学的二十多年课程中,‘般若’部的教学是在略后期才开示的,因为它必须建基于前面多年的修学其他教理。

  佛境是并无一步登天这一回事的!若要真正去修证‘般若’智慧,必须依前面曾经开示过之正确次第去进行修学。首先要寻找并依止一位有资量的明师,在师父之引导下依次第修参人身难得、生死无常、皈依法门、三恶道苦、六道苦况、十二因缘、四圣谪等等,要一步一步去修证,一步一步生起‘闻所生慧’、 ‘思所生慧’乃至‘修所生慧’,至真正生起出离心后,再依修心七重因果法或自他交换法门修生菩提心,然后方有足够的根基可以依〈般若心经〉开示而次第以闻、思、修之方式修证‘般若’智慧而经历大乘五道之果境,这是必要的先后次序,及修持‘般若’法门的正确方法,并无捷径可以走。

  虽然大家暂时不一定有足够的基础去修学‘般若’智慧,大家若能每天早上或其他时间念诵这部经文也是很好的。〈般若心经〉特别能驱除我们各种的障碍,在西藏各派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诵仪轨,以念诵经文及参思其内义配合一些观想的方法,可以很有效地除障息灾。在寺院中,一般在每座佛法开示前,大众必须先诵一遍〈般若心经〉,然后念诵除障偈,去息除说法与闻法与闻法的障碍,令大众听法学法的过程可以顺利地生起有利的作用。在色拉寺、哲蚌寺及甘丹寺这三大佛教学府中,在唱诵〈般若心经〉的时候,所有僧人会以十分沉慢的辣度念诵,同时参思娙 文的内义,这时大家都会特别肃静,以防打扰了座中能入于‘空性’定境的僧众。三大寺及所有西藏寺院中都会有一些司任‘铁棒师’职位的僧人,他们身穿厚袍,身执铁杖,样子十分威武,负责慢步巡视,若见有僧人不专心节或者是打瞌睡的,他们会加以处罚,但在衲求学的色拉寺昧院有一个传统,在大众唱诵〈般若心经〉时,即使‘铁棒师’见到有僧人呼呼入睡了,也不会即时叫醒或责罚,这其中有一个典故:在几百年前,曾经有一个僧人名叫德巴坚赞,他有一次在大众念诵〈般若心经〉时,样子好像是睡着了,便责罚了他,这一下责罚 却把他的近乎得悟的参思打断了,要知道打扰一个圣者的修持是一个很大的恶业!所以自此以后,色拉寺昧院便制定了一个传统,在念诵〈般若心经〉时,‘铁棒师’都不会对或已睡着了之僧众作处罚。在衲的寺院(注:川北大藏寺)中,我们有自己寺院的唱诵〈般若心经〉的梵呗诵法,与三大寺的有所不同。

  大家若果要发心念诵〈般若心经〉的话,可以在早上念诵九遍,若诵少一些或多几遍也是可以的,但作为除障的话,我们一般都是诵九遍的,在念诵复后,可以再另外加诵明咒(即经中之‘他呀他(唵)卡谪 卡谪 怕那卡谪 怕那三卡谪 菩提 疏哈’一咒)若干遍,然后念诵除障偈:

  以神圣之三宝言教真谛之力故

  愿令遮止 愿令化无 愿令平息

  愿一切魔障碍违缘恶类中断 山丁古路伊疏哈

  息灭八万病魔障难类 远离所有相违灾害缘

  成办顺缘一切悉圆满 愿此吉祥当下成乐善

  在念至‘愿令遮止’、‘愿令化无’、‘愿令平息’这三句的道音节时(注:即三次的‘愿’字),应大力拍掌除障。

  ‘障碍’分为内在的与外在的障碍两大类。外在的障碍是指如火灾、台风等天灾及中毒、被盗贼侵害或猛兽攻击等等的祸患;内在的障碍是指由自身或心识中生起的问题,例如:身体生病及贪、嗔、痴等烦恼心病。此外,还有阻延我们修持的‘四魔’,这些都可以依〈般若心经〉而息除障患。

  ‘四魔’中的烦恼魔、五蕴魔及死应并非有生命的众生。‘烦恼魔’是指贪、嗔、痴、慢、疑及邪见等主要的六种烦恼与由它们衍伸出来之其他‘心病’; ‘五蕴魔’是指处于轮回苦况中的众生之凡俗五蕴,它们是我们感受痛苦的基础; ‘死魔’应是指不可自主的死亡,除非我们能肯定下一生不堕于三恶道,否则的话,死亡是中断或阻延我们修持的障碍;‘欲魔’是第四魔,它们与以上三种称作‘魔’的障碍并不一样,因为它们是众生的一份子,有些欲魔是有很大功德与神通力的天界众生,它们不愿意见到有人得证解脱或成佛,故此会以它们(有限的)神通力加害修持的人,例如本师释迦如来快将成佛之时,便有欲魔遣魔女及驱使魔军意欲干扰佛陀成就无上正觉,却被佛陀以慈心及定力降服了;这四种魔类是障碍我们修持的因素。

  现在所教的这个配合修诵〈般若心经〉的除障法是后殊胜而且对降伏内、外障碍与‘四魔’等是很有效的。藏传佛教中还有其他的各种仪轨也是以修诵此经配合除障的,其中有拍三次掌的、有拍四次的、有观想一尊称为‘般若波罗密多佛母’的本尊的、有观想驱逐‘四魔’的种种不同方法,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以上所教的拍掌诵偈是其中一种而已。在念诵〈般若心经〉时,有能力的人应尽力去参想‘空性’的意义,在击掌三次的时候,也要去参思‘空性’,在这里顺便简略说一说击掌的意义:我们透过禅思声音与‘空性’的关系,从而去体悟事物的实谛,这声音是有自性地存在吗?如果它是存在的,它到底在哪里呢?是在左手?在右手?在两掌之间?我们透过抽丝剥茧地去分析,会发现声音的自性其实是我不到的,但却不能说声音是不存在的,藉此去接近缘起性空的体悟。‘空性’的体悟是最有效、最彻底的忏罪、息灾及除障的究竟方法,在除去了我执以后,便不可能有粗实的痛苦与障碍了,这就是修诵〈般若心经〉来除障及忏罪节原理。 对一般人来说,想要去真正去体悟‘空性’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但单单藉着念诵此经来作除障也仍是有很大的效果的,大家可以有恒心地持久念诵。我们虽不是甚么大行者之辈,但修持佛法的持久恒赏性是有其神效的,即使是凡夫,只要有这心而恒常地去持诵同一经文或真言,自然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在古印度,曾经有一个人向他的师父求法,他的师父厉声喊:‘玛里利渣!’,这句印度话的意思翻译出来就是‘滚开!’;但这个印度人却以为那是上师传他的一句神圣咒语,所以很有信心地去念诵,后来竟然可以用这个‘咒’来医好了很多人的疾病!所以我们要明白:信心与恒久性是很有力量的,若果等到遇上障碍时才念几遍经文来除障的话,是不易有力量的,这个不是佛法的过失,只是个人的过失!

般若波罗蜜多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全文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 碍 无 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释文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佛法在社会上的大用,实是开发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宝。

  【般若】 这是梵文,我国名为大智慧。因为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这个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论其性体,是不生不灭的金刚;论其相貌,却是无形无状的实相;论其妙用,乃是不可测知的圆通神妙。这个般若,是人人有分的,佛和众生都是平等的;不过佛是开了般若慧,众生是有而不开,被无明所蒙住了。至于般若两个字,解释却有许多字,当云“通达世间法出世间法,融通无碍,恰到好处,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智慧。”才能尽其义。因为世间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觉义,能觉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尽了人道,才可成佛。总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颠倒烦恼,贪嗔痴迷,是六道众生的心;如能空净自在,不固执,便是佛菩萨的心。所以离世法,便没有佛法;离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分了。

  【波罗】 此言彼岸;因为有个度字,所以假定一条生死河,众生在苦恼的此岸,要度过到清净的彼岸,用来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蜜】 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盘,涅盘就是清净。

  【多】 是上面的意思。到彼岸之上,才是究竟。现在假分五步:第一步在此岸;第二步入流,是下了渡船了,是初发心的人,亦是初果罗汉;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间,如声闻缘觉;第四步到了彼岸,是十地以下的菩萨,终不是究竟;必第五步上岸,“多”舍去了船,即是舍去了法见,扫除了执心,斯是了无挂碍的等觉菩萨和佛。

  【心】 心是什么?是个影子,不能说有,不能说无:所以无形段,不过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对起了认识,叫做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所以是集起的。就是心同外境集合而缘起的幻影,即名幻心;心中起的道理,叫做幻法;执住个幻我成个幻见,于是成熟了,就有六道生死。但造成这个生死的是幻心,要开般若智慧了脱生死的,还是要用这幻心;成到佛(涅盘),也是用这幻心,你既然知道是幻的,那么就有幻心造成幻法,一切人事等等,六道生死涅盘,还不是一样是幻的?由此可觉本来没有生死,都是冤枉造作。既无生死,就用不着涅盘了,所以说诸法空相,涅盘生死等空华,即是此意。但又为什么分真心妄心呢?这是不得已而替初学的人说,其实心,根本不有,不可得,又分什么真和妄呢?不过幻心不能除,人事上一切的幻用不能废,所以权分真心妄心。真心是无心之心,何以叫无心之心呢?即是不起念时,而见闻觉知仍旧了了,却无分别,寂然不动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别人事,而可以心不颠倒,亦不逐境流浪,顿然归到无心本位,此还是真心。至于念念流浪,不觉渐渐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体勿失的。这部心经,就教你凛觉的法子,用智慧观照什么是心?什么是苦厄?又如何回归到清净寂灭无心之心的本位?所以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 有许多意思:如“路”,指示我们回复真心之路的;“法”,一切方法;“贯”,贯通前后的义理;“契”,契合各人的机,各事的理,有这几种解释。现在二百六十个字,是文字般若,指示我们观照般若的方法;照此去做,实证实相般若的究竟,总不出众生心行中事,所以经是完全指我们自身而说的。

  此经共有七个翻译,这是唐朝三藏大师玄奘所译,文是简单的,义是深奥的。虽有七译,意义是一样的。读经当重意义,不可徒在文字上死执。此经是替大乘菩萨登佛位说的,表至高无上的佛境,意境只有自己晓得,说不出的,所以叫做无字真经。并不是真的无字,愿学人自己领会自己的境界,到了如何地位;至于佛的境界,却不是二乘人或十地以下的菩萨可以测知的。我们东土人,大乘根器多而厚,所以不论男的女的,识字不识字,都喜欢读这个经;譬如人闻香,个个人知道香味好,但多半不知道是什么香;而受薰是平等的,所以不可思议。以上释题竟。

  【观】 定下了心,运想那个道理叫做观。这个观,是已证到果地圆成的妙观,不是因地初修作观的观,是大自在观,般若的大机大用已经启发,心无能观,亦无所观,是能所双忘的妙观。

  【自在】 是无可无不可的自在,不是自由。自由是不肯受拘束的,但环境不如你的意思,便苦了。独有自在,是到处能安,自然地不受环境所困,一切好坏随缘;乐亦不喜,苦亦不恼,知道他是本来空,自己有主宰的。这个自在,是指大自在。

  【菩萨】 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能自己觉悟,再能觉悟人的谓之菩萨;所以是人天的导师,为三界的善知识。三界是:(一)欲界,由人的一部分下至五道;(二)色界,指天道;(三)无色界,指禅天;总是在六道中。菩萨分在家,出家,地前,登地,十地等觉,最高是一生补处菩萨,就是佛退位后,他来接位的,如此土的弥勒佛,西方的观世音大士。这个菩萨,是指十地等觉将登佛位的大自在菩萨。

  【行】 心行,心中起种种妙观妙行的大用,作种种自利利他二事业。

  【深】 不是深浅的深,是不可测量的意思,圆遍广大,究竟无上的妙行。

  【般若波罗蜜多】 上面已经解释过了,就说菩萨的功行,已到究竟地,登彼岸之上了。

  【时】 这时字关系甚大,显明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正是果位的时候,已经断除一切烦恼,度尽苦厄,没有挂碍的了。在下两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之后的意境,点明大自在的光景,不可草草。

  【照见】 朗然觉照,彻见无余的意思,是无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觉照,心神会通的了。

  【五蕴】 指色、受、想、行、识,这五事蕴结不分,叫做五蕴。此言心和外境相蕴合,统名曰色。一个色字,包括五个字在内,并且包括外面一切一切有相相形形色色,内面无相相思想方面都在内。外境原是色,而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外色和内色接触了,就有个受;既受了,就要去想象他,这是想;想到了,心中一行转念,这是行;转出那知识来,就是识;所以受想行识四个也还是色,总是幻心幻起的作用,成就种种的幻法。这个五蕴,是众生造孽受苦成立六道生死的资本,但也是开般若,除习气,度苦厄,了生死的工具,也就是佛菩萨成大觉度众生的工具。同要用五蕴,只是佛菩萨能照见本空,可以善用,不被所转,众生反被所缚;是在觉不觉,明空不明空之别,不要指定为不好的东西,反生了偏见。

  【皆】 统统包尽无余,就是一切的意思。不但人空,法亦空,连照见亦空,因为照见亦是五蕴,所以称皆。

  【空】 世上的人,往往不明白空的道理,笼统说:空就是没有了。不知“空”有空间、虚空、空相、空义种种的分别。今分为两种:一空相,是有相的,如空屋,人满了,空相破了,所以“有”与“空”是相对的,这就是世人说的没有就是空了。经上另有十八空义,不必尽说。

  至于佛经上所说的“空”,是空义,是性空,是本来空,是与一切万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对的,不是没有的,是有而空的。要明白这个空的意义,先得明白几点:所谓宇宙间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动物和我的身体,都是有相相;还有我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乐,都是无相相;一切包括在内,总名曰色,在因地上总是空的。因为以上一切色,寻不出一件是有独立自性的。第一说有相的:拿布来比,布没有独立自性,变成为布的,须依于纱线而成;纱线不能自为纱线,必待棉花;棉花不能自有,必由种子;种子不能自种,必赖人工天时地肥等等。不必分析开来才空,在未成布成纱前,及正有布有纱时,他的本身是由众缘和合而成;因为是因缘生,所以无有实体,求其究竟相,毕竟不可得,身体亦是如此。所以一切一切,无自性,无实体,因缘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第二说无相的:拿心来说,心是什么?根本是不有,但只集起的是心。譬如夏天凉爽的席上,人睡得甜美之极,这时候便没有我,没有心;忽然蚊虫咬了一口觉得了,这觉得的便是蚊虫和我集合而起的心。此外一切都同此理,所以心也是无自性,因缘生,无实体,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因此物和心,无一不是空。但是有而空,是幻有的,这是性空,和一切一切分不开的;不是心物之外另有个空,也不是这个是空,那个不是空的。所以说到色,即不能离开空;说到空,就不能离开一切色。但要认明却是缘生幻有,又须切实知道这个空是因地本来空,是性空,非眼耳可以见闻,其义实空。

  既决定知道一切一切是本空而幻有,那又何必执取当他是实呢!但世上一切人事,如何可废,我仍随缘应付;不是麻木无心,只是勿住,行云流水的到处自在,这才是真心空。佛说空是这个道理,世上盲目妄加批评,岂不可惜!世人果能明空,自然心勿执取,那贪得心,嗔恨心,痴迷心,自不会深入,天下没有极端的争夺了。佛法岂不是社会上最大的利益,有什么迷信可说呢!又修行人往往有口头禅,说:“莫著了空!”这是怕他执著空见,正因为他根本不曾明空,总在空有二见上作道理,格外搅扰不清了。所以明空则破色,破色则心空,这是断苦厄的第一法门!

  【度】 超脱的意思,就是登彼岸之上,法见都净了也。

  【一切】 包罗所有,净尽无余,凡有相无相,人我法我种种苦厄,尽包在内。

  【苦厄】 身上的痛苦,心上的不安,有相无相,粗细微细,都是苦厄。其实全由心起,我果无心,苦在何处?心果无见,厄在何处?不是不知,不是不受;因为有智慧知道本来空,能够知而有若无知,受而等于不受;譬如两个人同时受苦,一个挡不住,甚至苦上加苦,因苦成病;一个却无所谓,心不著意,便无苦厄了。

  以上四句判为总持分,是第一段,总三藏十二部经一切法,持无量义,亦是此经纲领。通了这四句,就明白心经宗旨了。照此做去,自然度苦厄,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绰乎有余的了。凡不明心要的人,总在文字上会,不肯从自心上会;弄得没有办法时,只好今日求佛,明日求法;下此者,求福报,求神通,死要一个有相的凭据,离佛道更远了。深入迷途,岂不可痛!

  【舍利子】 佛弟子的名字,即是舍利弗;在声闻乘中,他是智慧第一。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首四句实是一个意思,总是说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说不异,说没有两样的,还是方便的说;后说即是,是说就是一个,不能分的,是究竟说;斩金截铁,毫无犹豫。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因为宇宙万有,就没有离了我的性海,浑同一体,尽是色;而我的受、想、行、识,是无相相,也是色。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现下虽是幻有,毕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参透上面所说的空义,就知道这个意义了。所以心的形形种种,亦是五蕴流转;而色的形形种种,全似空华的乱起乱灭,如电影的一幕一幕,总是有而不可得。你莫把这四句看作玄妙,实是极普通极寻常的道理。你只认明“一切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所以是性空”。不但色如是,受、想、行、识四蕴也如是;不但五蕴如是,宇宙万有的有相相,和下面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万行的智得等,是无相相,一切皆复如是的性空。但是凡夫执有,所以说色不异空;二乘又执空,所以说空不异色;还有菩萨未曾会通不二的,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总是破他们的法见。倘明白法见也是本空,就了无挂碍的了。

  以上七句判为色空分,为第二段,用以会通色空不二的道理。

  【舍利子】 此时要点到本来上,在紧要关头了,故又呼其名而告之,是郑重的意思。

  【是诸法空相】 法是什么?是心影,是心中缘起的种种道理。如果没有对象,也就没有心没有法了,所以是因缘生、生而不生,无自性,无实物,不可得,本来是空,不是造作出来的空。古人说: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既是幻,法岂是真!诸法是说一切法,就是一切心。世上的人,总是以心缘心,以法缘法,不知本空,遂当他实有,彼此固执住了,争执就此多了。这个相字,应作义字解,下面正点到不生不灭的原理。

  【不生不灭】 佛经上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这一句,须知宇宙间一切一切连我的思想五蕴等等,都是不生不灭的。因为一切是:(一)不自生,如上面说布不能自生为布,是无自性的,须赖众缘和合而生。(二)不他生,不是单靠他缘,还不能离我这个布,所以也不是他生。那么是(三)共生的了?不!也不是共生,因为两面也都是缘生,两无实体,只是一个偶合,所以也不是共生。(四)不无因生,现在的假相,似乎是生,但必由因成果;没有可以成布的因,就没有成布的果。以此类推,一切一切是不生的,现在虽有相,终是生而不生的。既不生,即不灭;但现在的假相,却有个假灭,只是不自灭,如布烧成灰,布不能自烧;不他灭,虽有火烧,终不能离了布;不共灭,不无因灭,都是一个理,可以推想得到的。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因为不生不灭,所以垢净、增减、长短、是非、好坏、来去,一对一对的都是因分别而缘生,统统是幻有不可得,所有的相,本来是空相;因世事无一不由相对而成,苦恼也由相对而立。倘知根本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生而不生,不过暂时有这个虚妄相,那又何必执为实体呢?既不执有,亦不废有;即一切法,离一切法;既此用,离此用;心如长空万里,包罗一切,自在无住,此是诸法空相的本来面目,亦即无心可心的本来面目。但众生久已不知的了,有全不知者是六道众生,半知者是二乘,知而未彻者是菩萨,都是有挂碍。所谓有五部,有此岸,有入流,有中流,有彼岸而未登岸上种种。以上五句,判为本来分,为第三段,修行人最要紧是这一点,切勿忽过。

  【是故】 此是决定的口气。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既明白了空中的道理,那么空之中还有什么实体可得呢?这“无”字有两个解释:一是无有,是根本不有的意思。二是毋的意思。因为现在虽有幻相,但毕竟是无,毋庸执取以为实有而生法见,添许多烦恼。所以五蕴(色、受、想、行、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十二入,再加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共为十八界,都是不可得;因为是缘生的,无自性的,无实体的,不可得的。然而人既有此幻身,自有幻心作用,不能断灭;佛菩萨也要用以度众生,救世间无量苦,我人正要用此以开般若,了生死,出三界,不过圣人明白本来空,所以无法执;众生迷了,遂生颠倒,这是众生的大挂碍。因为地狱众生,挂碍在具足多分贪嗔痴,鬼道挂碍于多分的贪,畜道挂碍于多分的痴,魔道挂碍于多分的嗔,人道挂碍于半分的贪嗔痴,天道挂碍于少分的贪。这贪、嗔、痴三毒,都由六根六尘六识而起,只一空字可以化除一切烦恼挂碍。化除了,当下即是菩提;所以烦恼菩提,同是这个东西。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这是缘觉(即辟支佛,是不曾闻到佛法而借因缘觉悟的)执取十二因缘法而生挂碍,他不知道诸法空相。既说是因缘,可见是缘生不实,但伊不能明空,被法见缚住了,不得自在。那十二因缘即是:一、无明:是过去的根本烦恼,只要碰到缘就动了。缘就是转下去的意思。二、无明缘行:行是行动,做种种或善或恶的行业。三、行缘识:由于过去的行业,而起现世受胎的一念,是因认识而成为果的。四、识缘名色:在胎中已有形体而有名色。五、名色缘六入:是六根具足,可以和六尘相对的了。六、六入缘触:是出胎后对于一切有所接触了。七、触缘受:接触之后,就受苦受乐而生种种感觉。八、受缘爱:如成年以后,就有强盛的爱欲。九、爱缘取:有了爱欲,就想去取得,心去四面驰求。十、取缘有:取得就有了,是有业成就的果位。十一、有缘生:这是成立了,生生不已,转入未来。十二、生缘老死:有生就有灭,一切本是梦幻泡影,终必变灭,老死是这一段生死的果。但只是无明未灭,再来一转,生生世世转辗不已,遂有六道轮回,总是无明作祟。乃至两个字,是由无明跳至老死,中间略去十位。这十二因缘,位位都依据无明作主,不知皆是妄心幻法缘起,根本无有。尽者,极也,就是无之极也,言无亦无有也,是绝对不可得的意思。所以无明非有实体,如空中华,梦中事;梦中非无,及至梦醒,了不可得。可惜众生不能断无明,缘缘而下,无有穷期,无非是惑业苦。缘觉虽已悟到十二因缘,原是假有的一合相;但以为是定法不移,所以法见不净而生挂碍。

  【无苦集灭道】 这是声闻执取四谛法,而生挂碍。苦、集、灭、道,是名四谛,就是四种重要的道理。苦是身心逼迫不安。众生身有三苦:老、病、死。心有三苦:贪、嗔、痴。后世有三苦:地狱、鬼、畜生。更有三灾八难苦、坏苦、行苦、苦苦、不知足苦、不安命苦、心无寄托苦,这是苦谛。却是三界六道生死苦果,无不由心和境集合而成,这是集谛。灭是消灭的意思,断一切苦,归到清净寂灭。因为结业既灭,则无生死的患累,这是灭谛。但要灭除那集合的诸苦,必得有个道理,道是正道;做到正道,必要助道,助其离一切苦,到涅盘乐,这是道谛。声闻执此法见以为究竟,所以分段生死,或者可了,变易生死却不易了。倘明本来空,知此四谛法,不过一时的缘生;不但是果上色空,实是因上色空,不必执取,便无挂碍了。

  【无智亦无得】 这是菩萨的挂碍。菩萨执取六度万行诸法,以为确有智慧可得,有众生可度,有佛可成,心中不免具此波罗蜜的行相,微细的法见不曾净,所以不到究竟涅盘地。从前阿难问佛如何是烦恼地狱种性?佛说行六波罗蜜行是烦恼地狱种;如我能布施,因见他人不肯布施而生厌恶,是烦恼地狱种;我能持戒等等,因见别人不能持戒等等,心生厌恨,是烦恼地狱种。这就是弥陀经上说的见浊,是名染法,染糊涂了。况且有智无智,都是幻心作用,分别为二。同是性空,更有何法可得?世尊昔在燃灯佛所得佛授记,成无上菩提,世尊当时并不取以为胜,因为知道性空!实无少法可得,不过名为菩提而已。所以菩萨必到法无我的时候,才是挂碍净尽。

  【以无所得故】 这是总结一句,极言上面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智得一切本空,仔细推求,实无所得。以上十三句判为法用分,为第四段,说空了之后,般若法用自然启发,也不受法缚了。

  【菩提萨埵】 简称就是菩萨,此指已登佛位的明心菩萨,又名开士、大士;又萨埵译为精进勇猛,堪以荷担如来事业的人。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他因为依自性的金刚般若,能够超登彼岸的缘故,所以有下面实证的受用。我们应该知道修行不是图利,更不能图名,名利是生死最毒的药;名利的心不死,永无出头的日子。因此因地要正,总要在自性上打算,老老实实,真参实究,决不要在神通奇特,出语玄妙上求,丝毫挡不住生死的。菩萨尚不能离开般若,何况我辈,离了般若之外,更有何法?这是成佛的根本条件,肯向这条法上走的,才是有智慧的人,此生决可成就。

  【心无挂碍】 这个心,是毫无挂碍,人空法空,寂灭轻安的大自在心,视世间出世间一切一切皆量等虚空,无有边际,包罗万有,了无挂碍。心且不有,挂碍何依?苦厄安在?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心里既是净空无见,白天没有想象,夜间自无乱梦,正如千眼千手,圆照十方,岂有颠倒?凡人恐怖,先有一个得失心,就是有我的果,正是六道生死的种性。如能心空法空,登于佛位,两个生死已了。菩萨再来世间,是大悲愿力,不是业力,自然没有恐怖,颠倒梦想,都远离了,到了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境界了。

  【究竟涅盘】 这涅盘是清净的意思。二乘人是有余涅盘,不是究竟;这究竟涅盘是佛位,名为无余涅盘,连涅盘亦不可得。所谓成了佛,也没有成佛的法见。本来涅盘是对生死说的,既本来没有生死,亦安有涅盘,不过同是个假名罢了。这是菩萨的果德。

  【三世诸佛】 无论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统包括三世一切诸佛,不问已成未成,都是一体平等。须知释迦弥陀是果上佛,我和六道众生是因上佛,性自平等,所以不可自弃,也不可轻人。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诸佛,也无不由此法门而得无上菩提。一切大智慧,无不由自性佛母所生,生是启发的意思。这个得,正是无得之得;必得心中了无所得,然后本来的面目斯得。此时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寂然不动,而妙用恒沙,由此启发,这是佛的果德。阿耨多罗是无上,三藐是正等,三菩提是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是言佛的意境。你想连佛也不能离此法门,众生岂可自外,另觅途径,岂非颠倒!所以不自求而他求,都是因地不正,适以自误!

  以上十句判为果德分,为第五段,是说到果德地位,一切挂碍才算净尽,才是究竟涅盘,都赖观空成就,并无别法。又以上可算是上半部心经,专说此法无实。下面再翻身过来说个无虚,金刚经说:“此法无实无虚。”要人不要执实,也不要执虚,正显般若无住的妙用。若再深一层讲,心既不有,法于何依?既没有法,更谈不到无实无虚的了。所以说,涅盘生死等空华。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以下是转入无虚,点明一知字的妙用。这知字是灵照觉知,表明悟后的意境,仿佛是转而为有;不知这知字也是法,也是性空,一时的缘生,暂时的法用,即是知而无知,生而不生;所以不明无生的道理,就不能证知真空的道理。前说一空字,是般若的体;此说一知字,是般若的用。所以表般若的至德,无可形容,无可言表;至此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惟有神会,惟有赞叹,正是冷暖自知的时候。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六句是赞叹的辞句。咒是密意,以决定如是曰咒,如军令严速曰咒。以无所不包谓之大;以无所不通谓之神;以无所不照谓之明;以无可比对无可再加谓之无上;以毕竟平等谓之无等等;空不偏空,有不著有,于寂灭无住的性体中,能启发恒沙妙用。六祖云: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前为无实之体,此为无虚之用;故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你想世上的人,没一个人没有挂碍的痛苦,哪一个人能离了佛法,佛法又何曾迷信呢!

  以上七句判为证知分,分第六段,要亲证才知这个境界,不是靠文字可以得知的。所以得知的必须要真参实究,从自性上用功,经是不过借来考证罢了。总之,心通才是最大神通;但心不空就不能通,不通就不能明,不明则一切智慧被无明所覆,不能启发。这一分是说心到了真空的境界,自然有许多力量;不是有苦再除,却使一切苦厄无所依附,根本无苦厄的了。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梵咒本来不许翻译的,因为怕持的人着了解释,反而添知见,心乱了。但此经是自利利他的,终不能忘记众生,离了大悲本愿。姑将咒义略述一二:揭谛揭谛,是说度过去呀!度过去呀!波罗揭谛,是向彼岸度过去呀!波罗僧揭谛,是彼岸大家度过去呀!菩提萨婆诃,是速速证到菩提呀!以上六句判为秘密分,为第七段,只有自己知道,没法出口的意思。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总是说个心,这心经是说心内精华。大凡人有七个心,每每自己不知道的,那六个是六道心,每日流转勿停;忽而天道心,忽而人道心,又忽而三恶道心,总是无主的逐境流浪心。下等的人,并且不知道什么是叫做心,中等的人才知道善心恶心的分别心,上等人是多有向上的心,可以得人天的好果。还有第七个心是空心,是无上的心,是无住的心,是有主的心,是清净自在的心;这个心不是修证到是不会知道的,连二乘人和权乘菩萨也不会知道的。佛说:微生虫到处可去,只是火里不能去。众生的心到处可缘,只是不肯向般若上去,就是不知道那第七个心。这个心是出世的心,明了这个心,去成佛就不远了。众生在此岸,是六个心,超登彼岸,便是那第七个无心的心,正是毫无挂碍的心了。但人不从六个心上下手,就不能出世,要从烦恼上参透,挂碍上打开,方可成佛。譬如人已落在泥坑里,必要从泥里拔出来,所以世法正是出世的资粮。人先要明白烦恼是什么?还是我的六个心。

  般若波罗蜜多根本真言

  佛言此陀罗尼印有四种名。此陀罗尼印有大功德。是故名为无尽藏陀罗尼印。此陀罗尼印。此陀罗尼印所有功德。故名般若波罗蜜眼。注:此咒即"般若无尽藏陀罗尼",见《陀罗尼集经》,前由朱庆澜将军恳请持松上师,特开方便公开印明及观想法。《陀罗尼集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以至诚心,书写读诵,如法修行,是人所有百千万亿恒河沙劫生死重罪,于须臾顷,悉灭无余。

  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是说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盘彼岸。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